【实践计划】广州西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采风行计划书
作者: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时间:2018-04-18 点击数:
实践背景:
广州现有的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仅有2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粤剧艺术家红线女已81岁高龄,广绣工艺大师陈少芳也年过古稀。在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59岁的玉雕大师高兆华已属“少壮派”,粤剧大师罗品超已96岁高龄,榄雕大师黄学文已年近八旬。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五四”爱国运动90周年。本次暑期实践要求解放思想、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以更为新颖、更为宽广的视觉洞察社会万象。从而能深刻地领悟社会实践真实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目前广州“非遗”传承已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难。作为广州人,作为新闻人,值得去深入调查研究。
实践目的:
结合今年暑期实践实际,发挥创新精神,使实践过程中能提高小组队员们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同时可以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作为一个新闻宣传媒体,一方面能发挥我们所长,更好地向社会宣传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新闻中心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从广州传统文化发展方向;为文化遗产有效地得以传承与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内容:
从历史角度出发,通过收集资料、实地采访、拍摄、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西关(十八甫)的过去现在未来。亲身学习或者了解一项传统手艺或者民间艺术,并以此为特例,结合亚运宣传与学生专业学习,调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的最重要的价值,以及其发展方向(如何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就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等,最终以视频(纪录片、宣传片),实践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完成本次实践活动。
实践地点:广州市荔湾区
实践时间:7月10日——7月17日
实践负责人:古浩源、徐毅坚、李幸
实践队伍成员:陈旖蓝、王姝楠、谭颖贤、邹晓帆、陈伟波、李茂琼、方武俊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新闻中心
二○○九年六月十四日
时间:Jun 14, 2009 9:19: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