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还债建设并重”

作者: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大国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广州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新概念”迭出。一个个“新概念”背后是一项项改革新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要“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坚持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南都记者采访专家学者,对六大方面的政策动向进行前瞻和解读。

全口径预算管理首次写入报告

报告摘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坚持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

解读:原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刘江华指出,“全口径预算管理”虽然不算是创新,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首次提出。这意味着以后预算外资金也难逃公众视线。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报告提出“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这10个字是个新的理念。过去没有把负债写进来。证明现在对政府负债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刘江华说。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也认为,此次广州市政府在地方债的问题上比较坦率,态度很正面。“2010年之后市民都关心会不会负债太高,这次市政府不回避问题,提出债务也都公开,而且不是说公开就完事,还要想办法解决”,林江指出,政府提出增收节支,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化解债务,同时又要接受监督。此次提前把财政报告简版挂上网站并发给媒体就是透明度提高的表现。

至于“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林江认为,这个提法一方面是体现三中全会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预计广州会加大对于比较贫穷的区,如白云、从化的扶持力度。“这些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让人比较担心,尤其是结合这次广州最新的区划调整,工作很可能会加大对贫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力度。”

用足用好用活“三旧”改造政策

报告摘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控规的实施,应用“三规合一”成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和用足用好用活“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政策,集中开展成片“三旧”改造。

解读: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胡刚教授看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亮点就是“三旧”改造。“看得出市政府对‘三旧’改造很重视,‘三旧’改造政策也会进一步实施和完善”。胡刚同时指出,国际金融城、广钢新城、大坦沙、黄金海岸等项目都是在市中心地段的建设开发,“好像政府也考虑到了财政问题,这些地块的出让金比较高,能够很快取得效应”。

对于广州首创的“三规合一”(“三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胡刚认为,广州把土地出让跟产业规划、土地筹备甚至保障房统筹考虑,在全国都属创新。这一点在金融城的实施过程中也得到验证:严格控制,不让除金融以外的企业进来。“这么做其实是吸取了珠江新城建设的经验教训,珠江新城后来就是由于金融企业不来,就把土地卖给了住宅,后来就没有形成金融CBD的功能。去年几次派地,包括对保障性住房的硬性规定,就是一种系统化,对广州今后功能地块的形成会有明显作用。”

健全“大国资”监管 优化国资布局

报告摘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大国资”监管模式,优化国资布局,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

解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表示,去年下半年,广州的“大国资”已经开始运转,原来由财局监管的企业已经转给了国资委,其中包括两个商业银行和多个投融资平台。优化国资布局是广州市讨论了很久的一个方案,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信息。

“市场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介入了。比如啤酒啊制药啊百货啊,你管着它干什么?”刘江华认为,广州在国资领域的改革上一直比较保守,还应该再大胆一点,一些“与民争利”的企业应该直接拿去产权交易所交易。他认为,从国际国内看,一个城市和地区经济有没有竞争力,最主要是看民营经济强不强大。国有经济不是完全不要,但是如果布局不合理的话,本身就存在低效率问题,不应放在一般竞争性领域。

推行公咨委制度 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

报告摘要:深化治理机制改革,推行政民协同善治。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制度。健全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和自治章程治理制度,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

解读:“政民协同善治”理念,虽然广州市一直在提,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首次。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院长陈潭认为,“协同善治”是政府在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道路的产物,体现了广州市政府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努力。“协同善治”需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让公众参与到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中来。而公咨委制度就是广州在政民协同善治方面的有益尝试。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则对公咨委的制度化组建提出一些忧虑:“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在目前政府机构庞杂、人员臃肿、职能交叉的情况下,公咨委到底是个摆设,还是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时间观察。”

据彭澎透露,广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很快即将出台,与居委会直选相应的业委会直选制度可能在广州市全面推行。

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

报告摘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

解读:今年年初,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已经揭牌。长期致力于流动人口治理研究的专家、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院长陈潭认为,广州作为珠三角外来流动人口最大流入地之一,将“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成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值得充分肯定。这是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机整合,克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探索科学有效的加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亮点,体现了政府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积极努力。但同时他也表示出“担忧”:“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是管理机构少了,而是多了,在机构改革的同时继续增加这类机构和编制,是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还是成为新的管理瓶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提升R & D占比

报告摘要: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R & D (研发)占比。

解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涂成林认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城市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创新驱动机制迟迟不能建立起来,一直是广州城市创新发展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涂成林认为,长期性的科技投入的不足使广州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去年广州的研发投入虽然达到2.27%,但也只是略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北京的6.16%和深圳的4%。”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关键是要有具体配套措施。比如,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达标的负责人要实施惩罚;对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的研发投入要给予财政配套资金、税收减免、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奖励与支持;人才引进方面,给予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大的人才引进自主权和管理权,在户口、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方式引进和管理创新人才队伍等。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Mar 8, 2014 5:32:00 PM

© 版权所有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www.6165.com|官方入口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